最后一节沉管8月12日浮运,国内首个水下疏散中心下月建成
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异地双子干坞,建成了国内最大的水下立交,首创国内隧道水下疏散大厅,在世界上首次于江河中游修建沉管隧道……红谷隧道工程亮点频现,研发创造了12项世界之最或国内首创技术。昨天,南昌装修网从红谷隧道建设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红谷隧道最后一节沉管E11将于8月12日浮运。今年11月底,红谷隧道将完成水下最终接头施工并实现隧道贯通,确保隧道明年6月通车。
概况:
投42.2亿元
建红谷隧道
南昌红谷隧道穿越赣江,连接红谷滩新区与赣江东岸老城区,位于南昌大桥与八一大桥之间,距离上游南昌大桥约1.4公里,距离下游八一大桥约2.3公里,距离下游已经运营的南昌地铁1号线约0.3公里,工程总投资42.2亿元,工期42个月。工程分为东、西两岸岸上明挖工程、围堰与接线明挖工程、异地干坞开挖与沉管预制工程、8.65公里浮运航道开挖与沉管浮运工程、江中基槽水下开挖与炸礁工程,以及过江段沉管沉放与回填工程。
红谷隧道主线全长2650米,匝道总长2510米,沉管长度1329米,共12节。东岸7条匝道均为单向双车道,以水下互通立交形式与3条既有城市快车道进行衔接;西岸主线为双向四车道,下穿1个“T”型路口和2个“十”字路口,2条匝道为直行单向双车道。
进展:11月实现红谷隧道贯通
“红谷隧道12节沉管分2个批次,每批次6节,分别在2015年和2016年丰水期进行沉放。我们克服了沉管体量大、工期紧,赣江水位变化快、流速大等难点和风险点,已完成11节沉管的浮运沉放任务。”市政公用集团红谷隧道项目部副经理万超介绍,红谷隧道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异地双子干坞。目前干坞管节预制工作已全部结束,E1~E10及E12沉管管节出坞、浮运、沉放、对接完成。最后一节沉管E11计划8月12日浮运到隧址,8月下旬完成沉放对接,比原计划提前2个月。
12节沉管全部浮运沉放完成后,在E10和E11管段间形成2.5米长的水下最终接头。最终接头采取工程船与潜水员配合的方式水下作业,最终实现隧道贯通。11月底,将完成水下最终接头施工并实现隧道贯通。
红谷隧道东岸工程,围堰内主体结构及河床恢复已全部完成,大堤挡墙也恢复完成。中山西路、朝阳洲中路目前正在进行管线迁改、围挡、围护结构及土方开挖施工,计划春节前完成东岸全部土建工程施工。
西岸工程岸下主体结构及土方回填全部完成,围堰拆除、与沉管对接也已完成。岸上主体结构、土方回填及洞内铺装层、水沟、防撞侧石全都完成,目前正在进行洞外路面恢复沥青摊铺施工,计划8月份完成西岸工程及道路交付工作。
特色:建设国内首个水下疏散中心
针对赣江东岸老城区的现行多条快车道与过赣江隧道难以衔接通行的问题,红谷隧道采用了“5Y+3X”新型水下立交桥模式,修建了国内首个水下疏散中心匝道基坑群,在水下形成多处互通立交,与沿江中大道、中山西路、朝阳洲中路等老城区既有道路衔接,达到交通衔接多点疏解、快速分流的总体效果,形成立体互通的快速过江通道。
“如此规模的水下立交建设在国内尚属第一次。”万超介绍,水下立交减少陆上占用地,将匝道群建在赣江里,这样避免陆上房屋的拆迁,保护原有环境。
水下立交是怎么修建的呢?中国中铁隧道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修建这座水下立交疏散中心,施工部门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充砂管袋围堰,用于隔挡赣江水。围堰施工过程中,正值赣江汛期,水位高、流速大,项目部采用了“运砂船+吹砂船+铺排船”3排并靠、对水下进行卫星精准定位等创新技术,仅用了6个月时间就成功完成这座高20米、体积100万立方米、面积14万平方米的水下立交疏散中心围堰,确保了我国首个水下立交疏散中心的顺利建成。
这个国内首创的隧道水下疏散大厅将于9月份建成。隧道内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人员可由疏散大厅经疏散通道至疏散楼梯逃生至地面。
创新:
创造12项
首创技术
南昌红谷隧道工程为世界上首次在江河中游修建的沉管隧道。据介绍,隧道可以有效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避免对赣江两岸旅游观光带的破坏。同时,沉管隧道减少了对城市核心地段建筑物的拆迁及改移,有效节约了建设用地。
“南昌红谷隧道的沉管施工方法,是世界上在江河中游修建沉管隧道的首次壮举,为沉管隧道在江河中游位置修建提供了第一手的科技成果和宝贵经验。”据介绍,红谷隧道项目先后取得了国家级QC成果奖2项,申报并受理了70余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取得了7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证书,形成了10余项施工工法,先后研发并创造了12项世界之最或国内首创技术。
意义:
机动车3分钟快速穿越赣江
红谷隧道的建成,将开辟一条新的过赣江通道,机动车可以实现3分钟快速穿越赣江,大大缓解南昌大桥与八一大桥的过江交通压力。
红谷隧道启用后,能够减少南昌大桥约30%的交通压力,对八一大桥能够减少约11%的交通压力,对朝阳大桥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给南昌经济发展带来质的飞跃。
万超介绍,红谷隧道限高4.5米,限重55吨,为了保证隧道安全,通车后严禁托载易燃易爆品车辆驶入。只要在不“超标”的情况下,公交车、客车都可从“腹中”走过。但是,红谷隧道未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非机动车和行人不能通行。
隧道施工现场